「深度工作不是作家20世紀初哲學家的思古幽情,而是今日的貴重技能。」這句話來自喬治城大學電腦科學系副教授-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身為大學教授需要花時間做研究還要教學、開會,除此之外還得利用時間寫作,因此利用深度工作來提升效率是很有幫助的,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加上社群媒體蓬勃發展,想要專心在一件事上越發困難。
在一天工作時不免有突如其來的信件、穿梭於不同部門間的各式會議與接不完的客戶電話,在處理這些事物後所剩餘的時間有多少呢? 這些剩餘的時間又有多少被你專注地利用於個人工作的產出上呢? 高品質工作 = 花費的時間 x 專注的程度,在僅剩的時間卻又想獲得高效率產出就要提升自己的專注力,控制干擾的發生,並做好時間管理。以下有三個論點幫助提升工作聚焦:
為瑣事應變與規劃
抗拒瑣事但每次還是得花費大量時間去處理,不如找到更有效率的方法去制定流程,例如:小博是電腦工程師,當正專注寫程式時,卻被主管叫去處理客戶產品使用上的問題,如果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小博也許要花費兩三個小時去處理,造成自己正在做的事被耽誤,相反地,如果當初在跟客戶接洽產品時就清楚把流程脈絡記下也許就不用耗費大量時間。
把深度工作列為優先
瑣事干擾著我們能夠處理核心工作的時間也造成我們分心,花越多時間在瑣事上,剩下越少時間進行我們的核心業務,最終產出的工作價值反而降低,例如:小磊是軟體工程師,最核心的業務是做產品研發,他需要安排自己每天的行程,讓自己的產出價值最大化,所以他認真規劃每段時間優先做的事情,首先他把核心產品研發工作規劃到每日重要工作事項中,再來處理其餘瑣事。時間就像一個水缸,要先把最重要最大的物品放入其中,再利用剩餘空間擺放其他次要程度的物品。
安排分心的時間
一天二十四小時,相信大多數的人無法整天都保持專注的狀態,那為何不安排一段時間讓自己暫停專注呢? 例如:小智是硬體工程師,他必須專注幫程式偵錯,但也會想看看網路科技新知時,小智可以安排一段時間查查網路新知,而其餘時間絕對不碰觸查詢網路文章,並專注於自己的程式偵錯工作,有意識地訓練大腦自由的控制分心的刺激,以提高核心業務上的專注力。
契克森米哈提出一套理論「最好的時刻總是發生在一個人自發性地發揮身體或心智的極限,完成困難和有價值的事情時。」他稱這種狀態為「心流」,當心流伸展到極致,專心並全神貫注在某項工作時,會讓人感覺到工作生活更加正面也較快樂。徹底發揮深度工作力在工作中,能夠為我們創造高品質工作的同時也強化自己的專業領域,讓自己的專業更深度、更具備競爭力,也能夠在工作的產出上創造最大價值,聚焦於工作結果,達到自己的目標,發揮高效產出精神。
撰文: Zoe, Sharon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