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管理法則」來自於William Oncken所提出的一個有趣理論,猴子代表著”任務、資源” ,也意指遇到處理工作時的態度,試想著一個情景,小博是公司資深員工,有天剛進到辦公室小磊就叫住他:「研發遇到一個問題,不知道怎麼處理比較好…」聽完敘述後小博回答: 「讓我思考一下,晚點通知你 。」這時候原本在小磊背上的猴子已經跳到小博身上了,假如小博部門有四個較資淺的員工,每天都丟三隻猴子在他身上,一週五個工作天,小博身上已經背了六十隻猴子,這時候他已經無法有自己的時間餵養原本在他身上的猴子了,這時就會導致整個團隊的效率降底,產出減少,那又該怎麼解決這個窘境呢?
注意分配猴子
就像是之前提過的ARCI理論,A做為分配任務的人,需要負起全責,並由多個R來支援A的任務,A需要分清楚每個人的角色任務,若是不屬於自己任務範圍的事,就不應該認為自己需要對其干預,就像是被丟任務的小博,是否有些事不應該是自己處理的,但卻不小心讓猴子爬上身。
避免猴子跳回去
在分配任務時必須要讓彼此清楚了解這個任務當責的人是誰,背上的猴子就是要待在牠的主人身上,例如當小磊詢問小博問題時,小博可以跟他說:「現在無法立即處理,你可以提供幾個方式,我們明天早上來討論。」讓對方知道只能在約定的時間內討論且在這期間內要提出幾個方案,這樣就不會耽誤本身應餵養的猴子,也不會讓原本在小磊身上的猴子被拋棄死在半路上。
猴子在對的人身上嗎?
若把猴子分派在錯的人時,可能會拉垮整體專案效率,就像是努力在錯誤的方向,有可能會造成負產出,造成團隊成員需要幫忙承擔猴子,讓猴子無形中轉跳到了其他團隊成員身上。另外,若嘗試加強此人的能力,但此人最終還是不適任時,額外造成時間浪費以及任務進度落後都是相當可觀的。
猴子管理法則只適用在”有價值的猴子(任務)”上,當這隻猴子已無法為團隊帶來任何正向的價值,也就不該花時間及人力在牠身上,這時候就該把這猴子殺了,換養一隻新的猴子。管理的目標即是要做好資源分配,對內,分配適當的猴子給予團隊成員,不讓猴子隨意轉跳到不相干人身上;對外,辨別有價值的資源長期投資,若因為市場變動導致資源價值下滑,也及時做出策略調整。
另外補充,任何“管理概念”都可以視狀況彈性調整運用,並沒有標準答案,目標都是為了讓個人、團隊和公司更有效率進而為這社會發揮正向力量!
撰文: Zoe, Sharon
Comments